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正針對專長班學員施以「克難周」訓練,
透過6天5夜的各項嚴酷考驗,使「蝌蚪」蛻變成蛙人。
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左)與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察營(右)官兵雖然都是「蛙人」,
但還是有些不同之處。(資料照,記者涂鉅旻製圖)
事實上,陸戰隊、陸軍航特部各有一支「蛙人」部隊,任務、訓練與服飾皆略有不同,
陸戰隊蛙人著深綠色虎斑迷彩短褲,陸軍特戰蛙人則穿紅短褲,是最顯而易見的差異。
誰穿紅短褲?海龍蛙兵
陸戰隊蛙人的服裝多有「虎斑迷彩」的特色。(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的指揮官為上校,下轄五個中隊,分別為偵蒐第一中隊、
偵蒐第二中隊、特勤中隊、爆破中隊與支援中隊,中隊長為少校或中校。
服裝視任務需求而異,特勤中隊以全黑勤務服為主,
其餘官兵多以海陸虎斑迷彩服為主要服制,
但在受訓或展演期間,其也會換上深綠色虎斑迷彩短褲,彰顯部隊特色。
陸軍航特部的海龍蛙兵身著紅短褲,是其一大特色。(資料照)
直屬於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的兩棲偵察營,又有「海龍蛙兵」之稱,
營長為中校,其下轄偵察連主要以澎湖、金門、馬祖等外離島為駐地。
其潛水時身著黑色服裝,進行各項戰鬥時則以陸軍迷彩服為主,但平時訓練或展演時,
則會換上深具特色的紅色短褲,也是許多國人對於海龍蛙兵的第一印象。
誰爬天堂路?陸戰蛙人
海軍陸戰隊蛙兵須通過「天堂路」考驗。(資料照)
讀者對「蛙人」的另一個印象,則可能是學員猙獰著臉,
忍著強烈痛楚爬完堆滿咕咾石的「天堂路」,
這是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克難周」的最後項目,
且其不僅要「爬」,還得依照教官的不同指示,做出翻滾、跳躍等動作,
更遑論這只是眾多嚴酷訓練的一環而已,因此,
常可見到陸戰蛙人學員通過天堂路考驗後釋放壓力,與親屬相擁而泣的動人畫面。
陸軍兩棲偵察營的「硬漢路」考驗亦相當嚴格。(軍聞社資料照)
但可別以為陸軍的「海龍蛙兵」學員受訓就比較輕鬆,
要從蝌蚪蛻變為蛙人,則須參與通過沙灘、柏油路、佈滿芒刺的草堆,
所組成的「硬漢路」,進行各項戰技與「蛙操」動作,且教官的考核相當嚴厲。
在通過「硬漢路」後,象徵結訓的帶針「蛙牌」,
由幹部直接以拳頭「釘」在學員胸膛,這項傳統也是海龍蛙兵的一大特色。
讓共軍聞風喪膽的水鬼
陸軍航特部海龍蛙兵需接受操舟等多項訓練。(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由於兩岸長年局勢緊繃,我方與中共的「水鬼」在數十年前,
時而悄悄地潛入對方軍事陣地,進行滲透、破壞甚至暗殺行動,
而國軍這項任務,就是由駐防外離島的陸軍航特部兩棲偵察營官兵負責。
而這批「海龍蛙兵」除了「摸哨」之外,
還須接受多項戰技、操舟、潛水、長泳、爆破、山地戰、反恐、反劫持等多項任務,
且還得通過傘訓考驗,是我國相當重要的「三棲」精銳部隊。
陸戰隊蛙人在克難周訓練時,進行「衝艇」競賽。(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大隊的訓練內容、官兵所需本職學能與海龍蛙兵相近,
但比起海龍蛙兵多部署於外離島,陸戰隊蛙人則配屬於基層部隊,
且由於部隊編制較大、分工較細緻,還會依據不同中隊任務屬性強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