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霸凌,不是身體上承受的傷害所帶來的霸凌。
而是一種心靈上的折磨,尤其是對於一個還是小學生的孩子來說更是令人扎針。
那種語言式的霸凌,有時候考驗著內心的成長、勇氣與壓力。
小學的時候剛上五年級時,對於重新分配班別的狀況感到更特別讓人緊張及害怕。
畢竟對於一個內向的孩子來到陌生環境,告別熟悉的好朋友同一個班級。
內心總是特別的感傷及難過。
我喜歡向聰明的人學習,於是當時和一個聰明的同學成為好朋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些人就是喜歡言語上的捉弄。
更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幾個女同學接過我給的東西,或是我拿過的東西,
都要用濕紙巾或衛生紙擦一下手,我始終都以為是嫌我髒還是甚麼的。
還是跟這個好朋友太過要好而產生甚麼誤會等。
這動作持續了兩年,如同漫長的時光一樣。
直到長大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原因,並求證了這個事實。
是因為這個好朋友的名字同音不同字,諧音之後會變成「淋精液」。
我光是這麼寫就很擔心,那位朋友(雖然也沒有聯絡了)哪天不慎看到這篇文章怎麼想。
在成長的過程學習性的知識,當時五六年級都還沒有健康教育。
我卻莫名的被冠上一種如同「莫須有」的罪名一樣。
當時我還詛咒那些孩子之後的小孩最好碰到和我一樣的人生。
不然就給我從高樓跳下去。←仇恨言論請勿學習,請尊重自己的生命
事發至今,也只有一位女同學為了當年的幼稚行為向我道歉。
老實說,她道歉的時候讓我心安慰不少。